
鹰眼看霓虹 2025.7.15
天马行空的构想正逐渐落地。备受瞩目与争议的“空中汽车”计划,随着大阪世博会临近,终于进入实质性的试飞阶段。这不仅是日本未来交通的一次技术实验,更被寄望为推动大阪市打造“日本第二大都市圈”的战略手段。
此次试飞由大阪市高速电气轨道株式会社(Osaka Metro)与新兴企业SkyDrive联合主导。17日,在大阪市城东区的体验型主题园区“e-METRO移动小镇”,首场空中汽车演示飞行正式登场,并计划在20日、21日及23日进行多场公开试飞。该园区将运营至2025年3月,被定位为空中汽车的临时起降点及市民体验基地。
根据Osaka Metro的公开信息,未来空中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提前布局。预计到2028年,中央线森之宫新站附近将新设正式的起降点;2030年前后,更将形成连接“新大阪・梅田”“森之宫”“天王寺・阿倍野”“湾岸区”的“钻石航线圈”,实现与大阪主要枢纽车站的立体交通联动。

(图片来自Osaka Metro官方网站)
这一计划的核心逻辑,是将Osaka Metro既有的地铁、巴士网络与庞大的车站与土地资源整合,叠加空中交通维度,构建“e METRO”都市型MaaS(Mobility as a Service,即综合交通服务)。从地铁到巴士,从地面到空中,Osaka Metro试图打造完整的三维交通网络。
从市场角度来看,这不仅是交通方式的升级,更被包装为新一代观光资源。相关规划显示,四大车站圈均设有观景点和通往主要景区的通道。换言之,空中汽车不只是代步工具,而是以“私人飞行体验”来创造新的消费场景,将交通过程本身转化为旅游产品。
与此同时,SkyDrive的官方网站显示,大阪港的“空中港口”建设也在推进中。该设施包括机库、旅客航站楼及综合交通枢纽,为国际游客和商务人士提供新的交通入口。
然而,空中汽车计划仍充满挑战。业内人士指出,日本现行《航空法》尚未完全适配低空飞行器,飞行安全标准、噪音控制、气象限制,乃至对市民隐私与城市景观的影响,都是绕不开的难题。换句话说,技术落地不仅依赖企业,更取决于监管制度和社会接受度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主导计划的Osaka Metro与SkyDrive均成立于2018年,在日本以“百年企业”著称的产业结构中,堪称年轻而激进的代表。它们的合作是否能在制度壁垒与市场质疑中开辟新路,将决定这场未来交通实验能否真正从世博舞台走向日常生活。